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2025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科技赋能与区域协同的“养地战”
2025-4-18


  当前,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东北黑土地上正掀起一场以“少动土、多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革命。随着《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进入收官之年,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四省区因地制宜,以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双轮驱动,推动黑土地保护从多点突破迈向全域协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生态根基。

科技赋能:
因地制宜破解适应性难题
  
  面对黑土地退化的共同挑战,东北四省区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破解保护性耕作的适应性难题。
  通过多年探索,黑龙江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确定为“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机械化技术模式。针对玉米主产区机械化秸秆还田耕种特点,黑龙江省以机械翻埋秸秆还田后免耕播种模式为主线,以作物轮作配套技术为纽带,推进玉米秸秆还田,加大免耕播种力度。
  辽宁省以合理密植为方向,将免(少)耕播种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苗期深松、分层分次施肥、一喷多促等提单产技术集成配套,强化保护性耕作在单产提升方面的效果。各地因地制宜推动本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优化,积极探索轮耕制度的实施,建立少耕、免耕交替、定期深松的轮耕沃土养地制度,实现黑土地“保养用”协调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重点推广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稳步推进县乡级高标准应用基地和实施效果监测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高作业标准和管理水平,推动辐射带动面积持续增加。
  内蒙古总结形成了“扎赉特模式”“额尔古纳模式”“呼伦贝尔农垦模式”等多种模式,明确关键环节技术要点。2020年以来,内蒙古已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8180.76万亩次,连续五年递增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内蒙古通辽市凭借“秸秆全量覆盖+条耕免耕播种+水肥一体化”模式跻身国家典型案例。这些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已从单一技术推广升级为“土壤—作物—农机”系统化解决方案。

  政策创新:
差异化补助激发主体活力
  
  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具体实施,东北四省区通过精细化政策设计,实施差异化作业补助,破解农户参与动力不足的瓶颈。
  辽宁省实行保护性耕作差异化作业补助,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差异化补助按照播种前秸秆覆盖地表程度分为三档,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35元/亩至90元/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激发实施主体和农民作业积极性。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补助采取“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方式进行。在补助标准上,按照秸秆覆盖量,玉米作物补助标准分为每亩补助25元、50元、70元3个等级,参加“高质多补”试点的县份,可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综合考虑秸秆覆盖率,条带耕作和播种作业成本对应用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开展保护性耕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大豆、杂粮、杂豆、油菜、麦类等原则上补助标准每亩不超过35元。作业补助对象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作业服务主体。
  此外,黑龙江依托农机合作社推进整村连片作业,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在黑土地上的规模化应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过13个高标准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保护性耕作面积五年增长605万亩,粮食产能提升18%,印证了“政策引导—示范带动—规模推广”路径的有效性。

  协同治理:
构建黑土地保护共同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四省区在行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协同特征:吉林优先保障典型黑土区;辽宁建设18个整体推进县和215个县乡基地;黑龙江强化秸秆还田与大气治理联动;内蒙古推动北斗导航播种机等智能装备应用。这种跨区域的“技术共享+政策联动”模式,正形成黑土地保护的规模效应。正如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所言,保护性耕作已从技术革新升华为“农业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在不翻耕或少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情况下进行播种,能够有效保护黑土层。目前,保护性耕作已成为东北适宜区域的主流耕作技术。2020年至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4亿元,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06亿亩次,其中有34个县实施面积超100万亩。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推动保护性耕作与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紧密结合,重点建设60个左右整体推进县和800个以上高标准应用基地,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强化增产效果。
  随着2025年黑龙江秸秆还田作业全面推进、辽宁1370万亩任务落地、吉林4000万亩计划实施、内蒙古“多点开花”加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正进入质效并重的新阶段。这场“藏粮于地”的实践启示:只有将生态规律、科技规律与政策规律有机统一,才能让黑土地真正成为永恒发展的“绿色银行”。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接续发力,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黑土地治理体系,必将为全球可持续农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导报 阅读次数 [8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业农村部部署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化整治工作 
 2025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科技赋能与区域协同的“养地战” 
 刘国中在北京、河北调研时强调 全面提升海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抓实抓细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 
 中国—阿根廷农业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阿根廷召开 
 全国首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在贵州省台江县举办
 如何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
 全国粮油扶持政策宣贯暨水稻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在广西召开
 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举办
 “四个农业”里的现代化之路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5917]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048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0018]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39811]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3971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8786]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3873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38563]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3839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38166]
 

主 办:蛟河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承 办:蛟河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http://jh.jlnongji.cn
地 址:北京路25-1 邮 编:132500
电 话:0432-67223759 Email:jh@jlnongji.cn